2013年3月5日 星期二

[以防食物中毒的原則]


一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
  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包括飯前,便後、處理食物前先洗手,處理食物時
不搔頭、挖鼻孔、擦嘴巴或咳嗽,保持指甲的清潔等。這些雖然都是很平常
的衛生習慣,但若能做到,就能減少多種寄生蟲病和細菌性食物中毒的發生。
二、正確的食物處理方式
1.手上有傷口化膿時先包紮戴手套後才接觸食物,或改做不和食物直接接觸的工作。
2.注意原料及器皿的選擇、清洗及貯存。
3.食物原料及烹調好不立即食用的食物應冷藏; 冷藏貯存的食物在食用前先充分加熱。
4.使用不同砧板及器具處理生食和熟食; 盛裝過生食的容器器具在充分洗滌乾燥後再盛裝熟食。
5.隨時保持食物製備場所的清潔衛生,器皿、器具掉落在地上應洗淨後再使用。
三、正確的飲食習慣
1.採用公筷母匙的進餐方式。
2.不以口餵食。
3.不生吃食物(水果及某些蔬菜除外)。
4.注意選擇衛生習慣環境良好的場所進餐。
5.平日的剩飯、剩菜要做妥善處理。
四、正確的食品消費觀念
1.不要因貪便宜而不重品質,因為在不識貨的消費者下,廠商仍然以食品偽劣的產品上市。
2.不要因噎廢食。不要在發現某種食物有問題時,就排序同類的食物,要懂得選擇、查看品
質證明之優良食品標誌,如無農藥蔬菜、無鉛皮蛋、鮮乳、優良冷陳食品、優良肉品標示
、不含硼砂的油麵等。
3.對於食品檢驗結果的報導,能做適當的反應,而不是盲目的恐懼,如此政府才敢將某些報
告公布。
五、詳細查看食品標示
自食品標示法公布以來,民眾通豆看食品標示的情形逐漸普遍,但查看的範圍卻局限於製造
日期、保存期限,對於優良食品標誌、食品添加物的種類、廠名廠址等卻甚少民眾查看。只
有在明智的消費者的選擇下,才會有負責動品質的廠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我是: id